时间:2025-10-19 17:54:43 浏览量 : 546288 来源 : 作者 :
随着消费新场景—“银发经济”消费市场加速涌进,市场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养娱”多元化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也滋生出许多包装精美的消费陷阱。不法商家以各类噱头误导消费,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为了守护好老年群体的健康和“钱袋子”,宝鸡市12315投诉举报处置中心发布如下消费警示。
一、警惕三类高频虚假宣传陷阱
保健品“神效”骗局:夸大功效设圈套。不法商家常以“健康讲座”“免费体验”为诱饵,通过赠送鸡蛋、日用品等小礼品获取老年人信任,随后夸大保健品功效,谎称能治疗各类慢性疾病、延缓衰老。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购买时需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及批准文号,防止被“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等宣传标语所蒙骗。
“高科技”产品陷阱:虚假背书骗信任。部分商家将普通家电、日用品包装成“高科技神器”,借助虚假专家言论、权威背书误导消费。对“量子技术”“干细胞调理”等陌生概念保持警惕,所谓“专家推荐”“院士背书”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切勿轻信门店各类宣传视频和传单,防止被带节奏冲动消费。
“免费体验”连环套:诱导消费埋隐患。对“免费”打头的项目最好不要参与,防范心理不能松懈,免费往往背后隐藏了诸多的高消费陷阱,以“免费试用”“免费理疗”“免费拍照”等名义吸引老年人参与,随后通过现场烘托造势、“托儿”游说等方式,推销高价商品或服务,在签署消费协议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老年人消费警示“六要六不要”
一要认准正规渠道,不要参加“免费”项目。
二要查看资质证明,不要轻信“专家”推荐。
三要索取正规票据,不要接受“口头”承诺。
四要咨询子女意见,不要擅自“决定”大额消费。
五要警惕绝对化宣传,不要用“保健品”替代药物。
六要辨别规避风险,不要拖延或隐瞒被骗情况。
三、守护老年人消费安全,我们共同行动
守护老年人消费安全,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子女要多关心,常与家中老人沟通,了解其消费情况,提醒防范各类骗局,遇到问题及时介入;老年人要理性,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推销,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贪图小便宜,大额消费前务必征求子女或家人意见。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对涉老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违法行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宝鸡市场监管)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网 审核:卢志平(陕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