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 绘美江淮生态新画卷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六月的淮安,碧水长空,绿意深浓,花香四溢,只此青绿间,一幅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地更净的生态美好新画卷在江淮大地徐徐展开。
生态环保是根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近年来,淮安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攻城拔寨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抓铁有痕的狠劲,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凝聚力、推动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经过持续奋斗,淮安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绿色高地”呈现最美颜值。淮安先后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永久性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钵池山公园生物多样性培育工程”入选联合国COP15实践案例,“河湖长制”成为全国典型,白马湖生态保护成为“江苏样板”工程,成功入选全国15个重点保护湖泊,获批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在苏北率先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全国绿色交通试点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创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市、低碳试点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二,大运河沿岸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年均值位列江苏段沿线第一。
众志成城
构建幸福河湖大格局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小满过后,古淮河两岸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清纯甘甜的碧水浇灌着淮安1.01万平方公里肥沃的土地,也滋养着460万淮安儿女。近年来,淮安市围绕打造幸福河湖,先后投入200多亿元建设大运河、白马湖、洪泽湖等市级幸福河湖典型,坚持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联动”,打造淮安“六横两纵五湖”幸福河湖大格局。
淮安将白马湖修复与整治作为打通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重要试验田,统筹推进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在前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将白马湖打造成为“绿色高地”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项目,成为带动周边县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的“致富湖”。同时,淮安市把洪泽湖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系统谋划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统筹实施退养(圩)还湖、渔民上岸、区域防洪、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着力解决退捕禁捕、“两船”整治、湖砂保护等突出问题,成效显著。
水佳为淮。如果说,大河大湖的水质改善容易成为“网红”,那城市内陆河道的水质改变则更值得“直播”。淮安四水穿城,而在穿城的四水里,又穿插着数条内陆河道,这些河道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以里运河为例,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支流,它穿过淮安主城区。多年前,由于种种原因,河水黑臭,鱼虾绝迹,成为污染严重的“黑河”。近年来,随着淮安对河湖治理和保护的力度持续加大,里运河水质得到持续改善,再度返清,一河碧水引来鱼虾携手归来。如今,每天都有许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徜徉在里运河畔,美好的水生态和两岸迷人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2021年,淮安市国省考断面Ⅱ类水比例苏北第一,在用水源地水质Ⅱ类水比例达60%。沈三圩断面水质全年均值达到Ⅲ类的目标,提前3年完成省下达目标。目前,淮安市57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有52个达到Ⅲ类标准。
攻坚拔寨
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
“真是太美了!”立夏时节,淮安市民赵先生出差到本地几个县区,几天行程中天天蓝天白云、清风拂面,感觉心旷神怡,便从不同地方拍下蓝天白云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配上文字:“环保局长笑了。”高颜值天空美景和幽默的文案,引得众多朋友纷纷点赞和跟评。
百姓点赞表扬的背后,是淮安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精准部署和巨资投入,是淮安生态环保铁军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顶烈日、冒严寒,战晴天、斗雨天,沐朝阳、披星辰,舍小家、顾大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无私奉献,是他们不移其志、守护绿色家园的初心使命。近年来,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编制,全面落实“点位长”制度,充分发挥第三方技术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和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六大专项行动”,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微环境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污染管控、餐饮油烟治理等工作,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破解了淮安上空的“蓝色密码”。
近10年来,淮安市PM2.5年均浓度从有监测数据以来的2013年7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36微克/立方米,改善率达54%,优良天数比率从2013年62.9%提升至2021年的81.6%,改善18.7个百分点,“淮安蓝”已成为常态,蓝天白云的美景牢牢霸屏淮安天空。
雷霆出击
“局队合一”牢守生态底线
“六五环境日”前夕,淮安市生态环境局与赔偿义务人盱眙县某污水处理公司达成一致意见,签订生态损害赔偿协议,赔偿义务人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专家评估意见,采取替代修复方式全额承担因违法排放水污染物行为造成的生态损害赔偿金额600余万元,并按规定承担相应评估费用。这是淮安市首例违法排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磋商成功案例。一微克一微克争取蓝天。为打破业务数据壁垒,淮安自去年起启动建设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纵向打通了省、市、县(区)三级政府生态环境数据,横向打通了市直部门的环境管理数据,重点企业监管无死角,让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实时在线全覆盖,实现数据“真、准、实”。把全市上下各方的生态环境数据信息、任务责任、监督管理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能力。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强有力的执法支持。淮安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化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探索“局队合一”新模式,分阶段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常态化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组建市、县监测监控机构,实现监测、监控、排管、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功能融合。制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与项目准入指南》,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评估共享等制度,用好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全力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动真碰硬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同时,通过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压实各部门责任,充实淮安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力量。建立省生态环境厅第三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驻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市生态环境局“三方会商”机制,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深入开展环境基础设施提升年行动,首次完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规划编制,2021年作为淮安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年,投资47.75亿元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1个,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83个重点乡镇空气监测以及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实现全覆盖。
铁血柔情
为发展插上“绿色”翅膀
“感谢淮安市生态环境局热情周到的服务,高质高效的工作对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再次感谢你们!”5月25日,清江浦区临港产业管理发展中心来到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将一面写着“心系企业映初心,真情服务践使命”的锦旗交到了局领导的手上,对市生态环境局高质高效完成临港启动区(一期)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入河排污口设置行政许可表示感谢。高效完成临港启动区设置行政许可是淮安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为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淮安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绿色”翅膀。淮安市在全省率先以环保政策口袋书的形式制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与项目准入指南》,严格把好环境准入门槛。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评估共享等制度,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重特大项目环评集体审查研究时间缩短7个工作日,环评报告书审批时间从29个工作日压减到18个工作日。深入推进产业园区源头治理集成创新行动,淮安工业园区、金湖经济开发区被纳入江苏省首批污染物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试点。组织开展园区规划环评、企业危废管理、EOD模式等培训,用好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靠前服务中天钢铁、台华新材料、澳洋顺昌等重大项目,全省率先制定环保示范性企事业单位评定办法,实行“绿蓝黄红黑”五色等级信用分级管理,着力构建环境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扎实推进“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以及“企业环保接待日”“百名环保干部进百企”等活动,围绕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和绿色金融服务开展供需对接,助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扬帆正遇东风来,远征万里纵青骢。当前,新一轮冲锋号已经吹响。淮安将紧紧围绕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持续加强源头治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淮安环保铁军将砥砺奋进、勇担使命,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生态环境部门的担当和作为,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密码”,打造独具江淮水韵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以赶考人的姿态精心做好美丽淮安答卷。
相关推荐
许多人不会想到,地处陇中,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的会宁会和绿色生态,花香满城、宜居高颜值等词汇搭上关系。置身...
4月25日下午,由盱眙县法院和泗洪县检察院联合建立的江苏首个野生鸟类生态修复基地,在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
4月16日上午,阴雨绵绵,冷风袭面,湖南邵阳市双清区滨江街道“深度贫困户”帮扶小组成员走在泥泞曲折的山路...